2021年2月,中央空管委办公室批复《安徽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实施方案》,安徽省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之一。本刊特邀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、安徽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江宗法,就安徽省一年多以来试点工作进行专题访谈。
《低空经济参考》:安徽省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之一,请介绍一下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。
江宗法:安徽省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,区位优势独特,空域资源丰富,通用航空制造优势突出,具备集聚发展通航产业的优越条件。自2021年2月安徽省获批成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以来,在中央空管委办公室领导下,省委省政府抢抓低空改革试点机遇,积极作为,有力推动各项试点任务顺利开展,试点改革的成效已逐步显现。
一是构建完善的试点工作组织架构。根据试点实施方案,结合实际需要,我省谋划构建了四个“1”的支持保障体系:1个领导机构“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”,统筹全省低空改革试点工作,实现空域资源的动态管理和灵活高效使用。1个管理中心“省通用航空协调管理服务中心”,负责协调用空需求、提供飞行计划“一站式”受理等服务通航企业,有效激发了通航市场主体内生动力。1个发展平台“省通航控股集团公司”,发挥龙头作用,引领带动全省通航产业发展。1个智囊团“省低空空域改革专家库”,为省低空改革工作各项决策提供智力支持。
二是打造全省通航飞行服务平台。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全省的A类通航飞行服务站,引接民航安徽空管分局、民航华东空管局、宁国青龙湾机场的数据,实现了飞行动态数据的传输和共享。开展配套专业技术人员基础培训,编制《飞行服务站运行手册》等工作制度,建立7*24小时值班制度,与多家通航运营企业签订了保障协议,正逐步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全省,并已将通航服务融入省政务窗口,初步实现“一窗受理,一网通办”的目标,极大方便了通航用户。
三是系统谋划通航飞行空域航线。省低空委办公室专门组织召开全省低空空域需求座谈会,全省50余家低空用空单位围绕自身业务,结合我省旅游等资源分布和机场建设情况,提出了相关用空需求。随后组织省通航协管中心、民航安徽空管分局、安徽通航飞行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多次研讨,就空域申请范围及飞行高度、任务性质、使用机型等,结合空域使用现状和航图进行了多次筛选,形成低空试点空域划设方案,报送东部战区空军参谋部,获批在我省首批划设11个空域和10条低空航线。
四是对通航产业进行政策扶持。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安徽省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》,对通用机场及运输机场投资运营、建立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、新开通航运输航线、以及通航研发制造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。紧抓通航产业支持政策落地见效,对符合条件的研发制造类企业进行奖补,拓宽企业融资渠道,进行税费减免,鼓励支持拓展通航应用场景,利用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机在航空护林、人影气象作业、农业植保和自然资源测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五是推动通航产业集聚发展。大力推进通用机场建设,截至7月底,在建6个通用机场进度不断加快,预计年内建成2个通用机场,各地市县政府积极作为,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。奋力开展通航产业招商引资,芜湖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已构建涵盖整机、无人机、发动机、螺旋桨、航电系统、航空部附件、临空经济、通航运营等全产业链条,钻石飞机、航瑞重油发动机、劲旋风螺旋桨等已形成较强竞争力。安庆市岳西县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,丰鸟、拓攻、顺丰等知名无人机企业相继签约落户。
《低空经济参考》:一年多的改革实践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那么在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难点?
江宗法:在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,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还面临不少深层次的问题,存在一些严重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难点。主要有:
一是通用航空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。我国通用机场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大都参照运输机场来进行,部分法规条例有待结合新的发展形势,特别是需要结合低空改革试点的实践加以修订,无人机综合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还是空白,缺少专门的法规政策支撑,不利于通用航空发展。
二是通用机场及飞行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。通用机场大部分公益性较强,飞行服务系统和监视通信系统建设运营投入较大,短时期内难以营利,建设融资相对较难,在确定建设投资主体以及维持运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。
三是通用航空市场“仍待培育”。通航产业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尚未形成,通用航空新的市场需求开发不足,空中游览、公私务飞行、医疗救护等潜在新兴市场需求未被完全激发,通用航空距离深入人民群众生活仍然存在距离。
《低空经济参考》:面对以上的难点,安徽省将如何破解,下一步低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什么?
江宗法:自我省开展低空试点改革以来,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决策部署,全省上下齐心协力,努力破解影响发展的难题,找准推动通航发展的着力点,大胆创新精准发力,积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一是在部门政策协同上聚力。通用航空产业,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在发展初期迫切需要政府在资金、人才、科研、产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引导与扶持。单靠某一部门,无法独立支撑通航产业发展大局,必须注重各部门各政策的协同发力。我们将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,认真贯彻落实《安徽省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凝聚各部门发展共识,打好既有政策与新增政策的“组合拳”,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实现政策先行助推产业崛起的良好发展生态。
二是在通航产业聚集上用力。聚焦芜湖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,以通用航空高端研发制造为主导,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持续壮大一批包括整机、发动机、螺旋桨等在内的通航龙头企业,不断加快构建通航产业链、生态链。加快推进安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(试验区)建设,加大重点示范应用项目的建设力度并着重突出岳西特色,拓展无人机的应用领域,全面构建无人机产业生态和产业链,实现无人机产业集聚发展。
三是在通航市场培育上发力。结合我省农、林、文旅资源分布的地域特点,因地制宜,因情施策,着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通航市场。在皖中和沿江片区,积极发展短途运输、航空医疗救援、勘察监测、防洪应急巡航等,促进皖中和沿江两个片区市场深度融合和对外开放。在皖南、皖西等重点集体林区和皖北粮食主产区,大力发展“通航+农业”“通航+林业”,不断提高农情监测、病虫害防治、森林防火等管理水平,助力建设农业林业风险防范体系。在皖南等旅游资源富集区,大力拓展空中游览、航空运动和飞行体验等通航场景应用,进一步丰富皖南旅游业态。
《低空经济参考》:最后一个问题,从促进国家低空经济整体发展层面,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?
江宗法:从我省的实践来看,有以下三个建议。
一是加强对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引导。随着无人机场景应用愈发广泛,其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牵引带动作用日益明显,可以预见其将成为低空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源,国家层面应进一步明确无人驾驶航空发展定位目标和路径,指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二是进一步加大通用航空要素保障。加强中小城市通用机场建设支持力度,指导各地加快解决通用机场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、用地不足等实际困难。鼓励和引导通航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,构建多元化通航人才培养模式,着力打造结构合理、专业配套、素质优良的通航人才梯队。
三是进一步加大通航市场培育力度。推动航空旅游、航空会展、航空地产等新型产业的交融发展,支持FBO、MRO、FSS、航空俱乐部、航空培训机构等通航运营服务主体的组建,积极开展航空物流、公私务飞行、工农林作业飞行和航空旅游等通航运营业务,推动通航产业尽快“飞起来、热起来”。